陈培永:初心,何以不忘?

周绍良丨记腊八粥

 
 

经常使用、张口即来的词汇,我们往往会忘记细想它的深意,以至于经常出现熟知非真知、众人皆知而鲜有人解的尴尬局面。不忘初心,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,是一个很热、很火的词语,对它的理解仍需要深挖。
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,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,不忘记自己的初心,才会善始善终,才会德行圆满。这句话之所以让人们对它产生共鸣,是因为它是修身养心成人之道。

初心,到底是什么心?虽然难以名状,可做多种理解,但至少可以敲定是好心,是真心,是善心,是美心。对我们每个人而言,在初心中,有善良的本性,有完美的人格,有积极的人生,有美好的愿望,有昂扬的精神,有社会的理想,它是美好东西的化身,是我们的唯美寄托。

所以,我们喜欢初心、崇尚初心,我们听到初心,就感觉到惬意,感觉到感动,感觉到境界,感觉到美好!一个人保持了初心,说明这个人是真的、是善的、是美的,是让人敬佩的、让人艳羡的、是没有沦为世俗、没有成为中年油腻男(女)的“非常人”。

初心虽好,但容易忘。也因此,不忘就显得难,就难能可贵,就容易让人感叹不已、自愧不如。谁没有一颗初心呢?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不忘呢?实际上,“不忘初心、方得始终”的话语本身就有个假设,那就是一定存在着最初的、本来的美好的东西,但这个美好的东西恰恰是我们难以留住的、容易失去的东西,是很多人在其一生中一定会弄丢的东西。

成长的过程,就是世俗化、庸俗化的过程。总是在初心已逝后,我们才去感叹。初心消失后,我们会无比怀念,无比向往。而有意境的话,有意境的事情,在现实的人看来,总是非现实的,总是用来怀念的,用来向往的。

还有一句很有意境的话,人生若只如初见。初见虽好、虽美,但容易被再见、再再见代替,初见的美就此失去。这不仅是一见钟情恋爱者的遭遇,也是人与人相知相识必然面临的状况。相识、相熟、相知的过程,就是初见的他(她)失去的过程,是再见的他(她)呈现的过程;是完美的他(她)失去的过程,是满是缺陷的他(她)出现在面前的过程。总是相处很久后,我们发现了另一个不美好的对方,于是想到初见的美好,初见的美好的他(她)。

初心也是,虽美,但如昙花,容易被遗忘。初心是圣洁的,我们世俗了,庸俗了,工于心计,一心谋私,也就忘了它。仇恨、嫉妒、愤怒、悲观、失望、暴戾、贪欲,这些初心的对立面,我们不容易忘,它们狠狠地野蛮生长。良心尚未泯灭的人,可能还会感叹,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怎么就那么难呢?有些从不反思自己的人,可能连这样微弱的感叹也没有了!

初心是脆弱的!一种美好的东西绝不会因为它美好,它就有力量,反倒是因为它脆弱,容易被人丢弃,才显得美好、珍贵。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持这种美好而脆弱的东西呢?

在饱经沧桑后,我们会放弃很多的想象、理想,我们变得务实,变得谨慎。我们知道,很多事情都没那么容易。从过度完美的理想,走向更为务实的谨慎,这是很重要的一步。走过这一步,我们会感叹过去的幼稚,傻傻的想法,不成熟的观念,我们更加丰满,更加有血有肉,我们知道当美好想象遭遇冰冷现实,不能只沉浸在怀念中、沉浸在向往中,我们必须走好脚下的路,慢慢地向前走,脚踏实地地走。

一个人如此,一个政党也如此,在其成立、在其成长的时刻,都会有一种美好的想法,满怀壮志,理想丰满,要改变不公平、不自由的社会,要实现美丽新世界。这种理想是一种动力,它能激发斗志,生成激情。因此,呼吁不忘初心是必要的,认识到初心的维系不能只靠一时的激情也是必要的,认识到美好的想象需要更为务实的实现也是必要的。

我们要有对初心的向往,靠对初心的回忆来洗涤已经沾染或即将沾染的灰尘。但我们不能只沉浸在对初心的想象和描述上,我们需要务实地面对尘埃,需要出淤泥而不染,将淤泥打造成美丽的风景。我们务实地不忘初心,不让它太美好,防止它和现实根本无法相容,防止它太曲高和寡而无法改变现实。我们有时要用表面的浮夸来掩饰自己的纯真,让内心的纯真渐渐地去改变浮夸的世俗!

初心和现实的对接,既需要初心的改变,需要它俯下身去,在现实中磨砺,最终感染现实;也需要现实的改变,需要它走向美好,走向崇高,让初心永远难忘!

 

文章来源:广州日报    2019-03-18 

相关链接

陈培永:坚信未来可以期待一一一个人的过年与一个社会的进程